千方百计赶进度、全力以赴解难题、开拓创新促发展。今年以来,江苏东南特种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紧盯建设进度,科学规划、全力推动,确保各项加固工程早日完工。
目前,由我司承担施工的合肥城市记忆馆(原市政府主楼)地基基础动态托换加固工程项目现场,我公司数十名加固施工人员紧张有序工作,一派繁忙景象。此工程为合肥市政府原办公楼,定位于打造网红流量记忆馆,是合肥当地重点改造项目。面对工程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工期紧、质量要求高等挑战,我司技术人员和其他员工争分夺秒,严格按照预定时间节点全力推进。
在公司严密科学的组织、安排之下,全体人员按照统一标准作业,抓紧时间加快推进施工进度。李今保董事长带领技术人员深入一线,与施工人员充分交流,最大程度提升施工效率,并严格把控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高标准的严格管理体制,在施工现场得到充分体现,工地各工艺流程施工井然有序,全体成员全力以赴,加班加点完成既定目标。
由于该工程为历史保护建筑,需保留历史原貌,且改造为城市记忆馆后内部需求大开间,原砖混结构小开间已不满足使用需求。为满足本工程改造后使用功能的需要,将原砖混结构体系改为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基础形式由原条形基础改为桩基础的改造加固方案。为了保证该地基基础托换加固工程科学有效地进行施工,我司专家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同时为保证上部结构的安全,我司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实时动态监测。通过监测工作的实施,掌握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上部结构产生的变化,为地基基础托换加固工程的施工工作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和信息,指导施工顺利进行。同时可提前发现不稳定因素,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提供及时准确的预报,并根据监测数据及时采取措施。
地基基础动态托换技术路线:首先采用静力切割的方式对桩基承台区域的部分墙体进行切割拆除,使用自锁式机械千斤顶对拆除后的墙体进行卸载托换,采用实时监测系统对托换墙体的应变及垂直位移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动态调整自锁式机械千斤顶的控制参数,确保整体结构安全。
▲内外墙第一次托换施工流程示意图
技术创新点及优势:
1、为了加快施工进度,保障结构施工安全,采用静力切割结合自锁式机械千斤顶支撑的方案进行墙体托换,托换分为承台与杯口基础两部分进行两次托换,减小单次托换高度,由原设计方案的2米减小至第一次0.9米,第二次1.1米,确保上部结构安全。自锁式机械千斤顶根据监测系统所反馈的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实时动态调整相关控制参数。
2、针对上部结构改造加固特点,采用我司智能化监测系统,布设垂直位移监测系统和应力应变监测系统共两套监测系统。垂直位移监测系统在砌体结构上布设44个监测点,在新增钢结构体系中布设48个监测点;应力应变监测系统在砌体结构上布设44个监测点,在新增钢结构体系中布设48个监测点,并及时分析监测结果,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
3、考虑到上部结构荷载较小,在压桩过程中采取专利技术,通过新增临时钢连梁将相连砌体墙进行连接,形成整体,增大上部荷载,同时通过钢连梁下新增自锁式千斤顶,为压桩承台提供足够压桩反力,使压桩施工顺利完成,本工程采用以压桩力控制为主,桩长控制为辅的原则,并利用实时监测系统监测压桩力值变化,确保施工过程的结构安全。
4、 封桩过程中,增加预应力封桩工艺,根据监测系统监测实际上部荷载变化情况,分5次进行动态调整封桩力值。
由于该项工程的特殊性,对现场施工作业人员专业技能提出很高要求,为确保施工质量,我司抽调了大量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前往项目现场,严格按照工艺规范高难度施工,高标准完成规定任务,赶超时间节点,为项目如期完工奠定基础。
本工程自我司进场施工以来,合肥市庐阳区政府相关领导多次前往现场考察,并高度认可我司的技术实力和施工管理水平。我司将在保证项目质量始终如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合肥城市更新与改造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