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今天(10月23日),我们迎来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
此时昼夜温差增大,夜间往往会降至零摄氏度以下,水汽凝华于地表和植被,形成六边形的白色霜花,故名“霜降”。\
霜降民俗
1、霜降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豺狼开始捕获猎物,以兽来祭天。
二候“草木黄落”,木叶飘零,飒飒风干,冬天即将来临。
三候“蜇虫咸俯”,“俯”是低头,蜇虫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
2、霜降登高
霜降时节,枫叶尽染。登至高处极目远眺,令人心旷神怡,阴霾、悲秋的情绪随之隐没,心身感到极大的愉悦和放松。
3、霜降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赏菊花是霜降节令的雅事。“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被认为是“延寿客”、不老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4、霜降吃食
霜降,万物收藏,但柿树还挂着红色铃铛。“欲问谁家怎不摘,等到风霜甜不溜。”柿子初红,是酸涩的。唯有等到严霜打一打、冻一冻,才有甜蜜的汁水,凛凛白霜,减苦增甘。霜降吃柿子,也有“好柿成霜”的美好寓意。
霜降这一天,要吃补品,也就是北方常说的“贴秋膘”。闽南有一句谚语,叫作“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富含蛋白质的肉类自然是餐桌上的上乘肴馔,也是人们进补的优良食品。